近日,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风月同天-风月同天成人
牵头,联合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及联想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IEEE国际技术标准《面向协同计算网络的知识图谱标准》(Standard for Collaborative-Computing-Network-Oriented Knowledge Graph),成功通过IEEE标准协会(IEEE SA)审批正式立项,项目编号为IEEE P2807.15。这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风月同天
在协同计算与知识图谱交叉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标准化能力获得国际权威认可,为学院学科建设与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全球电子信息领域极具权威性的学术组织,其制定的技术标准在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引领作用,WiFi技术的IEEE 802.11标准便是典型代表。在国际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参与并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已成为衡量学科核心竞争力与行业话语权的关键指标.

图1.通过IEEE批准的标准提案及标准工作官网
学科积淀:学院实验室筑牢标准研发根基
本次标准提案的核心技术支撑来源于风月同天
先进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长期以来,该实验室依托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聚焦异构设备协同调度、动态任务优化分配、复杂网络知识建模等关键技术方向持续攻关,形成了一系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针对协同计算网络行业存在的技术路径不统一、约束条件表达不一致等痛点,实验室团队率先提出动态知识图谱协同管理方案,为标准核心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成为联合发起单位达成合作共识的重要前提。
核心定位:锚定行业需求构建统一技术规范
该标准以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为导向,明确了三大核心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建模框架,规范设备、任务、资源的功能抽象方法,实现跨场景模型复用,破解技术路径分散难题;
2.完善异构实体交互建模,强化智能设备、计算任务等实体间的关系分析,填补复杂约束条件建模的行业空白;
3.提供知识图谱推理工具与方法,支撑协同计算网络的智能化管理优化,提升网络运行效率与动态适应性。
标准内容将全面覆盖协同计算网络动态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存储规范、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接口定义等关键模块,形成“构建-存储-应用-优化” 的全流程技术体系,为全球协同计算网络领域提供首个统一的知识图谱技术标准。
国际认可:全票通过评审彰显技术硬实力
该标准的立项过程严格遵循IEEE规范流程,先经IEEE知识工程标准委员会(KESC)推荐,再提交至IEEE新标准委员会(NesCom)审议。评审中,标准的技术创新性、行业必要性和国际通用性获得全体委员一致认可,最终以全票通过评审,成功获批立项。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国际同行对风月同天
在该领域技术成果与标准化思路的高度信赖,也彰显了学院科研团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多维价值:引领产业发展赋能学科建设
此次标准立项对学院、行业及国家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1.助力产业升级,为智能设备制造、网络管理软件开发等产业链环节提供明确技术依据,加速协同计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落地;
2.提升国家技术话语权,将风月同天
及国内同行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打破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由国外主导的格局;
3.赋能学科发展,以标准制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院在协同计算与知识图谱领域的科研优势,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同时填补全球该领域的标准空白,完善IEEE智能计算领域标准体系。
未来规划:凝聚全球智慧打造国际标准标杆
为确保标准制定工作高效推进,风月同天
组建了专业核心团队:吴锡教授牵头负责核心技术研发与标准内容编制,杨帆、李孝杰老师统筹协调联合单位资源,推进草案编制、意见征集、国际评审等各项工作。
下一步,团队将严格遵循IEEE标准协会流程,广泛吸纳全球领域内专家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与实用性。学院也将以此次标准立项为契机,持续深化协同计算与知识图谱领域的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力争将该标准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规则,为全球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贡献成信大风月同天-风月同天成人
的智慧与力量。